提示:《合成生物学》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查重需低于10%。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整理好再进行递交。
《合成生物学》编辑部公告
【官网信息】
欢迎登录《合成生物学》期刊网站!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审批,2020年《生物产业技术》期刊正式更名为《合成生物学》。如您投稿或审稿等请点击“作者登录”或“专家审稿”进行操作。本网站目前在筹备阶段,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
发布日期: 2020-02-26
《合成生物学》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投稿前,务请认真阅读本刊的“征稿简则”“版权授权协议书”“出版伦理”等内容。
请按照本刊“综述性文章的撰写要求”“科技期刊文章摘要的写法”“绘图体例”“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要求撰写论文。
点击“作者登录”按钮投稿。
投稿时请务必同时上传所有作者签字的“版权授权协议书”,否则不予处理。
编辑部的相关邮件一般只发送给稿件处理系统中的通讯联系人(可与稿件中的通信作者不一致),请确保该通讯联系人为稿件处理责任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
录用定稿后作者署名和单位名称不能修改。
发布日期:2020-02-25
《合成生物学》征稿简则
【2020年02期信息】
1. 《合成生物学》(双月刊)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及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目前唯一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中文科技期刊,《合成生物学》的前身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生物产业技术》,该刊自2020 年第1 期起更名为《合成生物学》,并开始立卷。
2.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汇聚”型新兴学科,它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融会工程科学原理,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重编改造天然的或设计合成新的生物体系,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被喻为认识生命的钥匙、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被国内科学家概括为“建物致知,建物致用”。本刊主要刊载对合成生物学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在这一方面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兼及技术及产业等。同时从合成生物学的安全与伦理、专利与产业、平台建设、投融资与经济、科技政策与法规等角度辐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并按照工程生物学研究线路图分为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来设置以下栏目:1. 基因合成和组装,DNASynthesis and Assembly;2. 生物分子工程,Biomolecular Engineering;3. 基因线路设计,Design of Gene Circuits;4. 宿主和菌群工程,Host and Community Engineering;5. 合成生物系统构建与应用(包含的应用领域:工业,诊疗与医药,食品,农业,环境,能源,材料),Co
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Biosystems(Industry,Therapy &Medicine,Food,Agriculture,Environment,Energy,Materials);6. 机器学习(含数据科学), Machine Learning(Data Science)。同时包含其他栏目:7. iGEM 优秀作品,Excellent iGEM Projects;8. 生物安全与伦理,Biosecurity and Ethic;9. 专利与产业分析,Patent and Industrial Analysis;10. 平台建设和自动化,Platform Co
nstruction and Automation;11. 投融资与经济, Investment and Economy;12. 科技政策与法规, Policy and Rul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来稿一律登录期刊网站,进行网上在线投稿。
(2)来稿可自投,也可经作者所在单位学术部门推荐。研究生论文必须征得导师同意。合作论文必须征得合作者同意。切勿一稿多投。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著作权,原封不动地引用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图、表必须同时提供授权证明。文章如涉及技术保密内容的请作处理,并请技术所有者及单位审批后方可发表。本刊不承担因作者著作权而引起纠纷的任何责任。
(3)来稿要主题突出,立论正确,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表达简明,文章强调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及应用性,引用资料必须给出文献。
(4)来稿全文按顺序包括:DOI 号,题目(一般不超过 20 字),作者姓名、单位,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 300 字,综述性文章需写出综述主题的意义、文章综述的主要内容以及展望,研究论文应写出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主要内容),关键词(5 ~ 8 个),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确定),文献标志码,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单位(单位名称用全称,不用缩写,如Lab.),英文大摘要(须比中文摘要详细,以占一个版面为宜,内容相对独立,适当使用图表达),英文关键词,正文,符号说明,参考文献。文后列出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简介(照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E-mail、研究方向),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项目应注明编号)。
(5)参考文献根据文章内容择主要者、近期者录用,并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列出。对于中文文献,采用先著录中文、再著录英文的两种语言形式。必须给出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其著录时作者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多名作者间用逗号分开(三名及三名以内必须全部列出,三名以上须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表示)。尽量不引用未公开发表和无题文献。文献著录格式按本刊标准著录。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70 篇。
(6)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我国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和数字书写按国家标准;数据报道应注意有效位数及精确度;物理量采用标准化的新名称和量符号。
(7)稿中外文字母及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必须表示清楚;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要区别明显;矢量、张量、矩阵用黑斜体;国内人名、地名用外文表达时,用汉语拼音;国外人名、地名应用原文;文中图、表选取最必要者;凡简单的图表而又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表,同一来源的数据不应在图上和表内重复引用;图题、表题全部采用中英文。稿件的创新处最好能在图、表中体现。
(8)作者来稿文责自负,发稿后不得再修改。发表后将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2 册。
(9)作者按编辑部要求修改稿件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15 天,如有特殊情况可事先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10)编辑部对来稿有权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如不同意可提出异议。